Debussy : La fille aux cheveux de lin -...

18
Debussy : Debussy : La fille aux cheveux de lin La fille aux cheveux de lin 前奏曲集 前奏曲集 1/No.8 1/No.8

Transcript of Debussy : La fille aux cheveux de lin -...

Debussy :Debussy :

La fille aux cheveux de linLa fille aux cheveux de lin

前奏曲集前奏曲集1/No.81/No.8

About La fille aux cheveux de linAbout La fille aux cheveux de lin

• 作曲時間:西元1910年類型:鋼琴曲

• 德布西的鋼琴小品「棕髮少女」,收錄在前奏曲集第一卷,作曲家用無限的溫柔凝望,寫下了印象派作品裡,一幕最美好的風景。

• 開滿著白色石南花的山坡,圍繞著美麗的棕髮少女,芳香的氣味,是青春,是語言無須敘述的---最寂靜的片刻。

• 【棕髮少女】和【月光】可說是德布西最為世人熟知的鋼琴作品。

• 【棕髮少女】為 24 首前奏曲 之第 8 首,德布西的前奏曲共分兩集,每集各 12 首作品,每部樂曲均有標題,但德布西並非以傳統標題音樂的手法,作描述性的音樂,而是以抽象的感受。

• 優美的旋律敘述一名年輕人坐在開滿苜蓿花的山坡上,用歌聲追憶遠方戀人動人的美貌。

• 此首【棕髮少女】是德布西在閱讀法國詩人康德的【蘇格蘭之歌】,其中收集的【棕髮少女】因而得到靈感,樂曲風格甜美平靜,彷彿看到少女棕色且光亮如絲般的秀髮,輕緩飄拂。

• 此曲彈奏技巧並不難,但要注重於將全曲充滿詩與夢幻般的情境,細膩地表現出來

• 印象派:「印象樂派」主要給人一個驚訝的感覺,在乎直接的感受,並且不拘泥於形式上的安排,強調犀利、色彩、嶄新,打破以往和聲的作曲方式,使用全音方式來創作,印象樂派的感受很強烈,比浪漫樂派更激進,內容前衛,效果也相對的更戲劇化。

• 德布西可說是印象樂派的鼻祖,他也率先以中世紀的調性旋法,東方五音音階,這些手法的運用,擺脫浪漫樂派的藩籬,而開創了全新的印象主義音樂。

• 代表音樂家:馬勒、德布西、拉威爾 

將一首樂曲比作一幅畫來說,樂曲的旋律如同是畫面中的線條,和聲就像是畫面的光線和色彩。

創作這幅〝音畫〞的時候,採用了印象派繪畫的技法,十分重視音畫的光線、色彩與和聲,而不追求音畫的線條旋律的明晰輪廓,

德布西這種創作音畫的手法很像畫中國寫意畫的手法,著意於傳神,不是追求表面的逼真。這種音樂中,動多於靜,矇隴與閃爍代替了明朗。

印象派音樂自形成出現之時起也有它致命弱點,德布西主張音樂要反映現實他所反映的現實多是自然界的景物,題材的選擇一般都離現實社會生活較遠,缺乏思想內容的深度與廣度。

德布西是二十世紀音樂界一位承先啟後的人物音樂學者說:

〝他結束了一個時代,把那個時代中的成就推到了頂峰,同時他又為一個新的時代開闢了道路。今天,他的音樂比他逝世時更有生命了。〞

風格: 德布西以此精神表現於音樂中,他首先否定了傳統和聲的定義和規範,擺脫大小調之束縛,自由使用全音音階,不和諧和聲,平行和絃,及獨特的和聲轉換於創作中。由於受到印象派繪畫理念的影響,德布西的音樂講究<光和影>的對比,音樂除了營造情調、氣氛、更講求聲音色彩之微妙變化。此風格獨特,如夢幻般具有知性與感性之音樂,並具有強烈的個性,因此成為他個人絕無僅有,別人無法模仿承襲之獨門絕派。話雖如此,德布西的音樂精神,為20世紀的西洋音樂指引出一條重要的新道路。

• 德布西是一位劃時代舉足輕重的音樂家。最初他一度希望成為鋼琴演奏家,後來才將精神投入作曲上。

• 隨著接觸逐漸廣泛,如世界博覽會的東方音樂與黑人的爵士樂,以及與當時的音樂家、文人與畫家之間的交往… 等,都影響到他的音樂創作。

• 他不認為創作需要墨守成規,傾聽及愉悅才是最重要的法則。

• 主要表示色彩及隱含的節奏為構成音樂的要素。因此努力實驗各種新的音階、調式及和聲等效果,並試圖打破樂曲型式的限制,而為「印象樂派」開啟了一扇大門。

德德 布布 西西 ( Claude( Claude--Achille Achille Debussy , 1862Debussy , 1862--1918 )1918 )

法國印象派音樂大師法國印象派音樂大師 ,,鋼琴曲喜愛使用快速的琶音鋼琴曲喜愛使用快速的琶音 ,,充滿了才氣洋溢的色彩充滿了才氣洋溢的色彩 ,本,本身是一名傑出的鋼琴演奏家身是一名傑出的鋼琴演奏家 。。

代表作代表作[[牧神的午後牧神的午後] ] 前奏曲前奏曲

原文名 Achille-Claude Debussy

國別 法國

出生日期 1862年8月22日

出生地 聖日爾曼昂萊

逝世日期 1918年3月25日

逝世地 巴黎

所屬時期 浪漫主義,20世紀

所屬樂派 印象樂派

擅長類型 鋼琴音樂,管弦樂,歌劇,室內樂藝術歌曲

代表作 歌劇《佩利亞斯與梅麗桑德》,管弦樂《牧神午後前奏曲》《大海》《夜曲》,鋼琴獨奏《貝加馬斯卡組曲》《意象集》《版畫集》,24首前奏曲,12首練習曲,小提琴奏鳴曲,絃樂四重奏,聲樂套曲《遊樂畫》《波德賴爾詩五首》

師從 弗蘭克,馬蒙泰爾

• 德布希一家原是農民世家,在約1800年他們由勃艮第遷至巴黎。

• 其祖父是販酒商,後則成為一名木匠。而德布希的父親曼紐阿希爾則曾在海軍當步兵七年,後來與妻子維多林定居聖日爾曼昂萊並經營一家瓷器店。

• 德布希於1862年8月22日出生於聖日爾曼昂萊,他也是曼紐夫婦的頭一胎。

• 曼紐希望他的兒子成為一個海員。• 1870年普法戰爭期間,德布希舉家搬遷到戛納的姑姐克萊門汀家。克萊門汀為克勞德安排了鋼琴課,由一位叫讓·西汝蒂的義大利人擔任教師。

1871年10歲的小德布希獲得曾是蕭邦學生的Marie Mauté de Fleurville的關照,

1872年,德布希進入巴黎音樂學院,在那裏學習了12年,他的作曲課、音樂理論及歷史課、和聲課、鋼琴課、風琴課、聲樂課老師們,幾乎都是當時的知名音樂家。

包括塞紮爾·弗蘭克。德布希是一個看譜就能知音的學生,他的鋼琴提彈奏得非常出色,可以進行專業演奏,他演奏過貝多芬、舒曼和韋伯的鋼琴奏鳴曲,蕭邦的《第二敍事曲》。

• 1880年到1882年,德布希在俄羅斯,給馮·梅克夫人的孩子當音樂教師,巧的是這位夫人正是柴可夫斯基的贊助人。不過,雖然有這樣的關係,看不出德布希受過什麼柴可夫斯基的影響。馮·梅克夫人測曾把得德彪西寫的一個曲子《Danse bohémienne》寄給柴可夫斯基徵求意見。柴可夫斯基回信說,這是一個非常美麗動聽的段子,可惜太短了。

• 1883年德布希回到巴黎音樂學院,他以他的《L‘Enfant prodigue》獲得羅馬大獎,他獲得了一份獎學金和前往設在義大利羅馬的法蘭西學院4年留學的資格。

• 1885年-1887年,德布希是在義大利羅馬度過的。

• 1888年他沒有完成羅馬的學業,就離開那裏,到德國拜羅伊特參加音樂節,在那裏他被瓦格納式的歌劇震憾了,他在拜羅伊特待到1889年才回到巴黎。

• 瓦格納早在1883年就去世了,但是他的音樂風格深深影響了德布希。

• 1889年,巴黎舉行世界博覽會,那一年巴黎艾菲爾鐵塔樹立起來。在博覽會上,聽到了爪哇甘美朗的演奏,對十二平均律和五聲調式印象深刻。

• 德布西的感情世界,經歷兩次婚姻,第二度婚姻的對象即為佛瑞的女兒巴爾達夫人 ,兩人所生的第一個女兒,深受德布西喜愛,並為她寫了【孩子的天地】之鋼琴作品集,及舞劇【玩具箱】 。

• 1862年 出生於巴黎附近聖日曼安雷• 1871年 開始學習鋼琴• 1872年 考進入巴黎音樂學院• 1880~1882年 暑假期間,擔任梅克夫人的家庭鋼琴教師• 1884年 以清唱劇《浪子》獲得羅馬大獎第一名• 1885年 前往羅馬留學• 1888年 完成《兩個阿拉貝斯克》• 1889年 參加巴黎世界萬國博覽會• 1890年 開始譜寫《貝加馬斯克組曲》• 1893年 完成《G小調弦樂四重奏》• 1894年 於國民音樂協會首演《牧神的午後》• 1899年 與莎莉結婚,同年 完成《夜曲》• 1901年 開始為《二分音符》雜誌寫樂評• 1902年 推出歌劇《佩利亞斯與梅麗桑德》• 1903年 榮獲五等榮譽勳章,同年 完成鋼琴作品《版畫》• 1905年 完成交響詩《海》,同年與妻子離婚,• 並與情婦巴爾達夫人結婚,並生下一小女秀秀• 1908年 完成《兒童世界》獻給女兒及舞劇《玩具箱》• 1909年 被選為巴黎音樂學院上級評議員• 1915年 完成《十二首練習曲》• 1916年 完成《長笛、中提琴與豎琴奏鳴曲》、《大提琴與鋼琴奏鳴曲》• 1917年 完成《小提琴與鋼琴奏鳴曲》• 1918年 因罹患直腸癌而逝世於巴黎

其他重要作品★其他重要作品★

其重要鋼琴作品還包括 -- <前奏曲集 1 & 2>(Preludes I & II),<映像>(Images),<版畫>(Estampes),<貝加馬斯克組曲>(bergamasque),<兩首華麗曲>(Arabesques 1 & 2, 其中第一首為本站首頁之音樂)。管絃樂作品包括 -- <夜曲>(Nocturnes),<牧神之午後前奏曲>(Prelude a l'apres-midi d'un faune),交響詩<海>(La mer),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