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积累比对与教学建议 -...

2
语言积累比对与教学建议 1.问题厘清 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求学生在小学阶段背诵优 秀诗文 160 篇 (段),其中第一学段“背诵优秀诗文 50 篇 (段) ”,诵读浅近的古诗,展 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第二学段“背诵优秀诗文 50 (段)”,诵读优秀诗文时,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第 三学段“背诵优秀诗文 60 篇 (段) ”,诵读优秀诗文时,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品 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统编教科书大力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大量古典诗词选入主 体课文和语文园地的日积月累中。比对发现,与北师大版相比,统编教科书一至三年级 新增古诗 25 首,一至四年级新增古诗 24 首,一至五年级新增古诗 17 首。 2. 解决路径 1 ) 绝大部分作品利用晨读、午诵等零散时间熟读成诵。 古诗文反复诵读,结合注释和译文初知大意即可,读得滚瓜烂熟,语感自得,无须 教师过多阐释。比如《悯农》《古朗月行》《风》等耳熟能详的作品,需要在声情并茂的 诵读中体会含义。 2 ) 少部分诗作进行议题统领,群诗群研,提升品鉴水平。 遵循学习需求,链接补学古诗词资源,尝试根据题材、情感、表达等编组成群,群 246

Transcript of 语言积累比对与教学建议 -...

  • 4.学生利用学到的方法讲故事。

    三、明目标,学策略

    1.出示一段视频,学生观看别人讲故事的片段,总结讲故事的方法。

    2.师出示导学提示:恰当运用肢体语言和语气可以把故事讲得更生动。

    3.师出示一段文字,生尝试添加肢体语言,用不同的语气讲故事,体会效

    果。

    四、讲故事,促评价

    1.生运用学到的方法把故事讲给同桌听。

    2.指名学生上台讲故事。(囊萤映雪、闻鸡起舞、苏武牧羊、桃园三结义、

    精忠报国……)

    3.引导学生从语气、肢体语言、语速等方面进行评价。

    五、深情总结,提升认知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

    失。”——唐·李世民

    (四川省成都市泡桐树小学 税莲)

    语言积累比对与教学建议

    1.问题厘清

    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求学生在小学阶段背诵优

    秀诗文 160篇 (段),其中第一学段“背诵优秀诗文 50篇 (段) ”,诵读浅近的古诗,展

    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第二学段“背诵优秀诗文 50 篇

    (段) ”,诵读优秀诗文时,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第

    三学段“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诵读优秀诗文时,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品

    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统编教科书大力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大量古典诗词选入主

    体课文和语文园地的日积月累中。比对发现,与北师大版相比,统编教科书一至三年级

    新增古诗25首,一至四年级新增古诗24首,一至五年级新增古诗17首。

    2.解决路径(1)绝大部分作品利用晨读、午诵等零散时间熟读成诵。

    古诗文反复诵读,结合注释和译文初知大意即可,读得滚瓜烂熟,语感自得,无须

    教师过多阐释。比如《悯农》《古朗月行》《风》等耳熟能详的作品,需要在声情并茂的

    诵读中体会含义。

    (2)少部分诗作进行议题统领,群诗群研,提升品鉴水平。

    遵循学习需求,链接补学古诗词资源,尝试根据题材、情感、表达等编组成群,群

    246

  • 读群研,提升学生品鉴能力。如把《四时田园杂兴》《宿新市徐公店》《清平乐·村居》

    组成山水田园群诗,《题画菊》《蜂》《蝉》组成咏物类群诗,《池上》《稚子弄冰》《村

    晚》组成童趣群诗,《乞巧》《清明》《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组成传统节日群诗,《芙蓉

    楼送辛渐》《赋得古原草送别》《送元二使安西》《别董大》等组成送别群诗,《夜书所

    见》《所见》《舟夜书所见》组成“所见缘何风景各异”群诗,《独坐敬亭山》《题西林

    壁》《鹿柴》组成山景群诗等,围绕上述六个议题进行了二十首古诗的补教补学。聚焦这

    些议题引领学生发现,赋予熟读成诵以理性思辨意味,借此提升对诗歌的认知水平、

    审美档次和品鉴能力。

    3.案例综述 《诗中物语皆情语》 一课,适用于六年级古诗补学。本设计选择 《题画菊》《蜂》

    《蝉》三首古诗,其中《题画菊》是统编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语文园地的古诗,

    《蜂》和《蝉》是统编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语文园地的古诗。这三首古诗都是统编

    教科书新增篇目。此课教学,运用比对阅读的方式,诵读三首古诗,读懂诗中描写的事物

    的特点。借助写作背景和作者生平资料,体会诗中表达的诗人的情感和志向。感知物语与

    情语的特点,发现两者的共通点,从而感悟“托物言志”的表达方式。

    247